正文
      学院首页 > 博士后流动站 > 正文
 

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概况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4日 12:13    作者:    编辑:土木工程  审核:  浏览次数: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于2009年9月批复成立,立足土木工程专业特色,面向西南片区,辐射全国,为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人才。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运行过程中,建立了流动站学校(重庆交通大学)、学院(土木建筑学院)两级管理体制,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主体的服务职能。校博士后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分管人事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主任由分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人事处、科技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申报、建设和发展工作,研究制定博士后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协调解决博士后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流动站所在学院成立了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并设置专门的管理办公室,设专人负责博士后招收、进出站、科研、考核等培养管理工作。管理机构的建立,加强了对博士后培养工作的领导、管理和服务工作。

强化制度建设,依法规范管理

根据国家、重庆市博士后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我站实际了建立了《博士后管理工作办法》、《博士后进站答辩办法》、《博士后研究人员考核办法》、《博士后公寓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逐步修订、完善,使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学校为土木工程科研流动站征订了国家博管办汇编的《博士后工作手册》和《中国博士后》杂志,使管理人员及时学习、掌握国家有关博士后工作的政策、程序、信息,学习其他学校的管理经验,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择优遴选合作导师,拓宽招收渠道

我站制定了合作导师申报条件、遴选程序。要求合作导师必须科研成果丰硕、学术态度严谨,勇于创新,同时目前主持有重大科研项目。经过专家教授自荐,土木建筑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及两轮遴选,土木工程科研流动站共确定了13名合作导师,他们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交通部科技英才等专家。

我站通过中国留学人才网、中国高校教师招聘网发布《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启事》、参加人才招聘会、与企业工作站建立联系和校企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宣传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积极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和重庆交通科研设计研究院等市内相关博士后工作站建立合作联合培养博士后的同时,与中铁二院、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培养协议。

搭建科研平台,培养创新能力

借助我校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山区桥梁结构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安排流动站将博士后研究人员进入科研创新团队,帮助博士后研究人员提高科研水平、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能力。定期召开学术研究会议,选送优秀博士后到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邀请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为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强化服务意识,创造育人环境

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努力创造博士后成才条件和环境,妥善解决博士后工作室、住房、社会保险、公积金、工资待遇、配偶工作,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学校规定博士后进站后享受校内副高级职称待遇,中期考核优秀者,其校内岗位津贴上浮10%/月,出站考核优秀者可留校工作,享受引进人才待遇,并给予博士后及其合作导师荣誉和科研奖励。

我校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工作勤奋,严谨治学,在学校和合作导师的培养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促进科技进步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解决我国西部交通建设的科技难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2年1月1日年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共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3人(含与其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其中3人为外单位进入我站的博士后,一人为外籍人士(AYAD THABET SAEED ALGHABSHA,伊拉克籍,重庆大学博士毕业)。

学校在博士后工作中,针对博士后群体流动性大、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优选、优育、优待”的“三优”策略,在优选中,严把“三关”,即严把进站博士后的思想品德关、学术水平关、实践能力关。在优育中,坚持“三个创新”,即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培养方法。在创新培养方法中,做到以名师为指导、以项目为平台、以企业为基地、以实践为课堂、以团队为“航母”。此外,强化“三个优化”,优化博士后生活环境、科研环境、政策环节。

我校交通土建特色学科专业群的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从2009年开始,共招收博士后流动人员博士后20余名,目前实施了以下2种培养模式:

“流动站+工作站”的“两站”合一培养模式 我校交通土建特色学科专业群的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均为博士后流动站,凡进我校流动站人员都需同时要进相关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注重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实施“2+1”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博士后政策,将新进青年教师选聘与博士后建设相结合,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即新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需进站做2年博士后,经过考核合格后,再进入1年的教学或科研助管。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12年4月被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2011年度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先进单位”。

揭牌仪式

揭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