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探索诈骗迷局,解密心理陷阱 ——记土木工程学院反诈心理成长营:破解诈骗 “攻心计”活动

发布日期:2025-04-29 16:52    作者:文:田青禾 图: 许家豪    编辑:余情  审核:蒋攀  浏览量:52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于4月23日在重庆交通大学科学城校区举办反诈心理成长营:破解诈骗“攻心计”活动。活动负责人余情老师出席活动,30余名学生代表参加本次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案例剖析、互动问答、专家指导的形式,破解骗术背后的“攻心计”,深入剖析诈骗行为的心理机制,解析施骗者与受骗人的认知、情感及决策模式,提升学生的防诈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开始前,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组织学生模拟骗子视角开展“模拟诈骗”活动,借模拟过程深度剖析诈骗者话术、手段与心理,让同学们从根源上了解诈骗套路。

活动伊始,主讲人廖平润同学首先介绍活动流程,强调在诈骗手段日益多样化的当下,了解诈骗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尤为重要。在“诈骗”经历分享环节,刘力语、江文鑫、缪超、何飞、王存瀚五位同学依次上台,详细分享各自“模拟诈骗”的心路历程,涵盖情侣诈骗、账号诈骗、小额资金诈骗等多种诈骗套路类型的分享,让在场师生直观地了解到诈骗背后的心理操控手段以及诈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

分享结束后,活动进入互动提问环节。题目围绕诈骗心理和防诈技巧设置,参与者踊跃抢答,现场气氛热烈,展现了同学们对防诈知识的熟练掌握。

随后,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反诈主题视频,视频通过真实案例还原诈骗场景,剖析受害者心理弱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诈骗行为背后的心理学知识,将专业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防范经验。

在活动的最后,余情老师结合真实案例强调“防诈是一场心理与技术的双重博弈,但长期以来,大众多将诈骗防范聚焦于信息核实、流程鉴别等外在层面,却普遍忽视了诈骗行为背后的心理操纵机制。本次活动不仅有助于同学们认识到诈骗活动中隐藏在‘话术’和‘套路’背后的心理活动,更帮助大家建立起‘由表及里’的反诈思维——从被动识别诈骗套路,转向主动识别潜在的心理陷阱,如此方能真正筑牢校园反诈的钢铁长城。”

一位参与者表示“以前以为诈骗只是骗子们编造的拙劣谎言,今天才发现原来每一次看似偶然的诈骗得逞,背后都隐藏着精密的算计。在同学们分享的那些真实案例中,骗子如同操控人心的“心理黑客”,精准捕捉并利用着我们的思维惯性,诱使我们坠入陷阱。这次学习让我深刻意识到,在面对诱惑与威胁时,保持内心的镇定和理性思考是多么重要。”

此次分享会以别开生面的方式,通过剖析诈骗分子的心理策略与受害者的心理反应,为理解愈发复杂多变的诈骗手段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反诈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