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九旬抗美援朝老兵犹存报国志,重庆交大学子寻访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日期:2025-07-14 22:11    作者:王方容/文 王梓宇/图    编辑:土木工程学院  审核:曹婧 谭涛 冯瑞胜  浏览量:3

盛夏七月,青春如火! 78日至10日,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砼’心协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英雄湾村,开展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对话。他们聆听抗美援朝老兵的血色记忆,用歌舞温暖敬老院长者的暮年时光,让红色信仰在代际传递中生生不息。

烽火记忆,银鬓荣光:九旬老兵的抗美援朝史

年近百岁的抗美援朝老英雄王德义爷爷,在成员们灼灼的目光中微微颔首,岁月沉淀的皱纹里绽放出温暖的笑意。当成员充满崇敬地恳请他讲述烽火往事时,妻子陈庭碧奶奶代他徐徐展开那段血色记忆:

“他在部队服役多年,先作为机枪手冲锋在前,后转职后勤岗位,负责寻找并送回牺牲战友的遗体,让他们魂归故里。无数战友牺牲,让他至今都无法释怀。” 她声音颤抖,眼中泛起涟漪。

Screenshot_20250711_125743_edit_252398136614089

 王爷爷腿脚不便,两只耳朵已经失聪。陈奶奶说,他的耳朵是在战场上被炮弹震聋的,但她从不后悔丈夫参军,“这是为了祖国和人民。”

“我是国家的战士,有幸参加抗美援朝!” 早已口齿不清的王爷爷突然重复这句话,有力的腔调、坚定的神情,仍保留着军人的气质。在场成员泪湿衣襟,这位九旬老兵也红了眼眶。

即便身体抱恙,他仍想着报效祖国。这份赤子之心,深深震撼了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你们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后来的接班人,你们前程远大,不要辜负我们的希望。” 陈奶奶语重心长地说。

歌舞传情,甜蜜定格:敬老院里的暖心陪伴

欢快的旋律响起,11名师生联袂献上舞蹈《桃花朵朵开》,老人们跟着节奏轻轻摇摆,现场气氛瞬间点燃。而当《五星红旗》《东方红》《我和我的祖国》等红歌旋律奏响时,老人们眼中泛起泪光。

   互动环节中,陈奶奶在成员们的邀请下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澎湃的热血与自豪在她颤抖的声线中奔涌。台下的长辈们反复叮嘱:“你们是国家的栋梁啊,一定要为祖国好好努力!”

拍照留影:定格微笑,珍藏时光

岁月在长辈们的脸上刻下沟壑,白发如霜,皱纹叠叠。但时光的流逝无法消磨他们此刻的欢愉——苦尽甘来的满足、心愿达成的欣喜、安享晚年的宁静,皆是半生耕耘的馈赠。实践团成员以镜头为笔,为院内40余位老人逐一定格笑容。当相机“咔嚓”定格微笑,当照片被双手递上的瞬间,老人们绽开的笑颜如孩童般纯真。园长与工作人员见状,眼眶不禁湿润。这一瞬的光影,成了时光中最温暖的注脚。

17790

此次活动不仅见证了历史记忆在代际传递中的鲜活延续,更彰显了家国情怀在青年与长者之间的自然交融。当九旬老兵颤抖的双手与青年学子有力的臂膀紧紧相握,当敬老院里悠扬的歌曲与青春舞步和谐共鸣,这场实践已经超越了暑假的时空界限。指导老师曹婧表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暑期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这份用真心换来的银发笑颜,这段用热血书写的青春篇章,必将激励着更多青年在祖国大地上续写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