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重庆交通大学学子赴四川万源开展“虹跨之道”支教,点亮乡村儿童科技梦想

发布日期:2025-08-04 20:22    作者:文/赵恩博 图/文虹入    编辑:土木工程学院  审核:曹婧 谭涛 冯瑞胜  浏览量:0

近日,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乡’约玉带,践履惟新”实践服务团走进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玉带乡,开展以“虹跨之道,托举未来”为主题的暑期支教活动。团队通过知识宣讲、手工实践与心灵互动,为留守儿童播撒希望的种子,以教育之力助力儿童点亮科技梦想。

桥梁科普:筑梦工程,联通未来

活动伊始,建筑工程专业的团队成员廖心语以“桥之韵”为主题,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生动的科普课。她通过讲解清晰的明白了:桥梁通过“结构设计”(如梁、拱、索)将荷载转化为“压力、拉力或推力”,并沿特定路径传递至地基。“材料强度”(混凝土抗压、钢材抗拉)与“力学平衡”(如拱桥的水平推力、悬索桥的张力)是关键。现代技术(预应力、健康监测)进一步保障安全。廖同学还向学生们科普了桥梁的种类,如:梁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等。港珠澳大桥的跨海雄姿、千厮门大桥的流光溢彩、武汉长江大桥的历史厚重……一幅幅壮观的桥梁画卷在在屏幕上展现时,孩子们惊叹于“中国建造”的鬼斧神工,更深刻领悟到桥梁背后的科技力量与人文精神。

                                      

手工建模:创意无限,童心飞扬

理论结合实践,实践团队长文虹入组织孩子们开展桥梁手工创作。随着彩色卡纸、多色粘土和水彩笔分发到学生手里,创意与想象交织交融,细小精致的零件逐渐成为一件件特点突出的桥梁作品。其中一位女同学,她利用一张卡纸作为地基,随后利用细长的卡纸卷出了拱桥的桥柱,随后用波浪纹模拟楼梯,简易版的赵州桥赫然呈现在眼前。她说:“在刚刚廖姐姐的演讲中,赵州桥的照片令她眼前一亮,它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古今桥梁的连接,让我对拱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彩色卡纸折叠的拱桥、粘土捏制的“未来之桥”、水彩笔绘制的家乡风景……孩子们将想象化为实物,在动手过程中感受工程与艺术的交融。团队成员全程指导,鼓励孩子们大胆创新,一件件充满童趣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才华,更寄托了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离别前,全体成员与孩子们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灿烂的笑容。重庆交通大学学子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用真诚关怀温暖童心。带队老师曹婧说道:“青年学子们是未来的桥梁工程师,他们以所学专业知识,点亮了孩子们建桥的梦想,丰富了大家的暑假生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