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满履行党代表各项职责后,26日中午,我校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周水兴教授返渝。
“周代表,你回来了?”“周代表,你什么时候给我们传达十九大精神啊?”26日一大早,土木工程学院办公室门口就响起了阵阵热情的招呼声,周水兴教授回到了那栋熟悉的办公楼。今天的日程安排已经满满当当。

上午8点,周水兴教授踏进了课堂,他要为同学们补上之前落下的课程。应同学们的要求,周水兴教授用10来分钟的时间讲诉了自己参加十九大报告的经历和体会。“这次重庆代表团中,有3位是大学生村官,他们在自己家乡种水果,带领老乡脱贫致富。其中,一位是还是90后大学生……”周水兴将鲜活的案例娓娓道来,鼓励同学们:“新的时代,你们大有作为!”
虽然只是短短的10来分钟时间,但同学们听得格外认真,当周水兴教授简短而精彩的体会讲完后,教室里响起持续而热烈的掌声。

下午,周水兴教授急匆匆走进了实验室,学生们正翘首盼望导师带来十九大的精神。
周水兴教授说,十九大报告特别重视交通建设。桥梁是公路、铁路中的一部分,十九大报告单独把桥梁列出来,是党中央对我国桥梁建设成就的肯定,更给了我们这些桥梁建设者一个极其振奋的鼓励。
“我们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啊。在电视上听报告觉得距离自己比较遥远,周老师回来这么一讲,让我们更加为祖国交通事业的大发展感到无比自豪,同时深感交通人的责任重大。”硕士研究生黄厦兴奋地说。

没有仪式,只有持续不断的掌声;没有鲜花,只有刷刷的记录声。下午四时,周水兴教授又匆匆走进了在土木工程学院会议室,学院领导和在家的老师们齐聚一起,认真倾听了他亲历十九大的深切体会和自豪讲述。
“十九大报告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很接地气,真是给人一种‘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感受。”周水兴教授激动地说,此次大会的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催人奋进,是一个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好报告,是一个紧扣世情国情党情,紧贴党心军心民心的好报告。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举措,新时代的幸福生活让人们可感可触。
“十九大报告关于教育工作的政策有哪些?”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意味着什么?”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意味着我们将在新时代开启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是党和人民赋予交通运输行业新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交通科研工作者,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就桥梁工程而言,重点要突破桥梁建造、管养等方面的核心共性技术难题。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由传统桥梁向智慧桥梁、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的转变。另一方面,要培养勇于创新、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桥梁建设者。”
整个宣讲中,互动不断。周教授不仅把十九大精神原汁原味地传达到身边的每一个人,还把十九大精神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实际讲得更生动、具体。
“刚才周教授讲了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更加大了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我听后很受鼓舞,今后干劲就更足了,撸起袖子加油干!”土木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吴磊深有感触地说。

大家也纷纷表示,通过宣讲,真切感受到了十九大报告背后的那份催人奋进的力量和真心为民的深厚情感,大家将牢记使命、勤奋工作,把这份正能量好好传递下去,及时转化为教书育人和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