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3】 来源:土木工程学院 作者:黄海梦/文 许晖/图
11月13日下午14:00,为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拓展学术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土木工程学院在双福校区A01119教室举办主题为“海洋强国战略下中国跨海工程的机遇和挑战”的博士教授论坛。本次论坛由黄博博士主讲。

会议伊始,黄博博士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跨海桥梁工程”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在极端波浪作用下,跨海桥梁的安全问题更加重要、突出。”黄博士指出,在风暴潮、灾害性海浪等恶劣的海洋环境下,“如何确定桥址区极端波浪环境和参数”、“对跨海桥梁在极端波浪作用下的安全评估”等研究对跨海桥梁的设计、施工及运营安全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指导意义。

接下来,黄博士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波浪环境数据现场实测”、“波浪特性及概率分布情况”、“波浪环境参数确定方法”等近海桥址区波浪环境特性及参数确定方法。黄博士还提到“基于σ坐标和浸没边界法的大涡模拟”、“基于时空有限元法的流固耦合研究”两种模拟实验及研究,其中垂直多层σ坐标变换可以达到“追踪不断变化的自由面”、“模拟不规则底部地形”、“便于施加边界条件”三个工程要求,后者则更易获得时间纬度上的高精度、便于实现流动耦合。
据悉,为了分析桥梁在波浪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最大波浪力随淹没深度变化的趋势,从而进一步分析梁体毁坏形式,黄博士及其团队还进行了“跨海桥梁上部结构所受极端波浪力”的实验研究。黄博士还从“极端波浪易损性评估”、“结构动力模型”、“支座破坏状态定义”三个方面提出极端海况下的相应减灾措施,即“采用不同的支座及连接方式以降低箱梁结构易损概率”
最后,黄博士提出,当前跨海桥梁的极端波浪易损性研究只关注了桥梁结构类型的影响,或进行了零星几例连接件的损伤概率分析,未深入研究跨海桥梁在多参数耦合影响下的损伤概率,以后需结合极端波浪的易损性分析,探究多参数耦合作用对极端波浪作用下跨海桥梁易损性的影响规律,为跨海桥梁在极端波浪作用下的防灾减灾提供参考。黄博士希望同学们在本次论坛后能够真真正正的“有所收获,有所启发。”
据了解,本次博士教授论坛还通过土木工程学院官方微博进行线上直播,共计1752人在直播间观看黄博博士的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