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青春致敬不朽丰碑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重庆交大学子赴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5-07-13 10:26    作者:李雅旋/文 梁茗炀/图    编辑:土木工程学院  审核:冯瑞胜 谭涛 易虹  浏览量:34


苍松翠柏掩忠骨,红旗漫卷忆峥嵘。近日,重庆交通大学“‘乡’约玉带 践履惟新”实践团队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全国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在这片安息着万千英魂的红色圣地,以赤子之心传承精神,在巍巍青山间上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

陵园肃穆,浩气长存。团队全体成员整齐列队于巍峨的红军烈士墓前,举行了庄严的默哀仪式。深沉的静默中,是对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无限追思,是对伟大牺牲精神的崇高敬意。默哀毕,团队代表冉渝向英烈敬献了承载着全体成员深切哀思与崇高敬意的花圈。随后,队员们手持菊花,缓步上前,将一朵朵寄托着无限追思的菊花,轻轻摆放在烈士墓前,并深深鞠躬,以此表达对长眠于此的25048名红军英烈的深切悼念与永恒缅怀。

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中,一段段尘封的壮烈史诗被徐徐揭开。从镌刻着“红”星的普通无名墓碑,到记载着光辉事迹的英名墙,每一方石碑都诉说着血与火的考验、信仰与忠诚的坚守。讲解员着重介绍了陵园安葬烈士的整体情况,面对20万敌军围攻,红军在万源等地展开殊死防御。讲解员强调,这里的许多烈士经历了这场旷日持久的血战,参加了几十次大小战斗。在万源保卫战等极端残酷的战斗中,陵园中大量烈士牺牲于此。

当听到吴展等烈士舍生忘死、矢志报国的感人事迹时,队员们神情凝重,不少人红了眼眶。这绵延山间的12250座墓碑(注:此为陵园内单体墓碑数量,包含集墓共安葬烈士25048名),不仅是历史的沉重见证,更是对后来者无声的激励与召唤。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让英雄的故事永不褪色,让烈士的荣光永续传承。

此次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之行,是重庆交通大学“三下乡--‘乡’约玉带 践履惟新”实践团社会实践活动中一堂最生动的思政大课。它不仅引导青年学子回溯了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深刻体悟了红军将士“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更在每个人心中深深植入了红色基因。“这次在烈士陵园的所见所闻,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洗礼,”实践队员梁梓凌感慨道,“当听到讲解员说起至今仍在为吴展烈士等先烈寻找亲人,看到那漫山遍野的墓碑时,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勋必将永垂不朽。”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肩上的责任从未如此清晰。”学子们深刻认识到,必将以英烈精神为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担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磅礴的青春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