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下午,力学系全体教师在土木工程学院90513召开本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会议由系主任郑佳艳教授主持,本次教研活动围绕“三学期制、场景项目式教学、AI赋能教育教学”三条主线,重点研讨了202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毕业要求与核心能力指标点、课程体系重构以及学分学时优化等关键问题。刘小会、张俊波、王家林、魏旭、张晓东、梅奥、蒋成凯、周磊等老师分别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AI赋能教学等发表意见并提出相应建设性建议。

郑佳艳指出,实施“三学期制”应同步优化课程供给与实践教学节奏:在保证基础课系统性的前提下,探索以短学段、密集式的实验与实践周来增强学习连续性和项目沉浸度。围绕“场景项目式教学”,与会教师建议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建设与评价机制,推动课程—项目—竞赛—实习一体化设计,形成“一课一案、以学促能”的培养路径。在“AI赋能”方面,大家主张建立课程层面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训练、智能辅助建模与仿真实践、作业过程性诊断等应用场景,同时健全AIGC使用规范与学术诚信准则,确保“以智提质、以规促优”。
针对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此次活动初步明确了“厚基础、强实践、重交叉、懂数据”的培养导向:在毕业要求与核心能力指标点上,突出工程计算与建模、实验测试与数据分析、场景化问题求解、工程伦理与社会责任等要素;在课程体系上,提出“公共基础—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方向模块—综合实践”的结构化重构思路,适度压实学分学时,提升实验、课程设计与综合实训比重,强化贯通培养与持续评价。
本次教研活动为力学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快2026版培养方案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力学系将按计划推进方案论证与试点实施,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