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学院首页 > 党建专栏 > 支部建设 > 正文
  党建专栏

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2024年科技活动周暨争当“红岩先锋”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4日 18:58    作者: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辑:土木工程学院  审核:徐湃 任康丽 王祥林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科技部 中央宣传部 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通知》文件精神,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联合各研究生、本科生党支部522-62日开展2024年科技活动周暨争当“红岩先锋”系列活动。各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的示范引领作用,“厚植科普土壤 彰显青年担当”,以“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全面展示党的领导下科技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普及活动惠及于民。此次活动吸引了国内桥梁与隧道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校内师生、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实验室科研人员前来参观交流。

党建统领瞄准变革方向。党支部以党建为统领,聚焦政治引领,强化理论铸魂,以科学家精神为支撑,发挥“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2024年科技活动周。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5周年的关键节点,教育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加速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加快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数智支部促进变革重塑。党支部以科技活动周为依托,在科学家精神指引下,坚定科技自立自强信心和决心,建设数智支部,彰显支部青年的担当与作为,以数智化方式充分宣传和展示支部工作成绩,培养大众科学意识,助推“红岩先锋”变革理念重塑、技术重塑、方式重塑。本次科技活动周设立两个会场,分别在重庆交通大学南岸校区和重庆交通大学科学城校区。在南岸校区分会场,特邀国际著名超级并行计算专家、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董勤喜院士作题为《超算赋能土木交叉学科创新发展》的报告;在科学城校区分会场,特邀长安大学学者朱谭谭老师作题为《基于地热利用的寒区隧道排水沟冻害防治理论与关键技术》的报告,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技术骨干谢皓宇副研究员作题为《桥梁震害与抗震设计方法综述》的报告,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徐骁青教授作题为《GFRPUHPC构件力学性能研究进展》的报告,东南大学戚家南副教授作题为《低碳长寿命UHPC桥梁“材料-结构基础理论与体系创新》的报告,重庆科技大学学者赵爽老师作题为《输电线路、高耸结构和桥梁的风振分析与抗风设计》的报告,西南石油大学郑贺斌副教授作题为《土质地层小净距隧道暗挖施工围岩的稳定特性》的报告。几场学术盛宴紧密呼应科技活动周主题,介绍桥隧工程在数据智能方面的前沿热点、发展趋势和存在挑战,特别对数据智能与管理交叉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探索,丰富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高效协同提升变革合力。党支部坚持系统观念,通过强化跨层级、跨系统、跨维度的工作协同联动,整合分散力量,激发青年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担当起时代重任,形成强大的“红岩先锋”变革合力,推动变革能级跃升,从而推动“红岩先锋”变革顺利实施。国重实验室党支部联合各研究生、本科生党支部,在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桥梁实验楼、隧道实验楼开展桥隧高端实验平台及桥梁结构智能探伤展厅展览,由支部青年教师王秀满、谭继可、杜疆、夏润川、李池层、邓桥等担任讲解员,面向全社会开放。科技活动周报告会专家学者、重庆交通大学部分师生、重庆市天台岗小学和重庆科学城走马小学学生等走进国重实验室,参观先进的桥隧高端实验平台、桥梁隧道工程的实物模型和虚拟模型,了解桥梁结构智能探伤技术等。本次展览展示了我国桥隧工程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实力,提高了公众对桥梁隧道安全性的认识,加强了科学研究与社会的联系,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普及和应用。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于20237月获评“重庆交通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12月获批“重庆交通大学首批‘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试点单位”,20244月获批“第四批全国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培育创建单位”。长期以来,实验室围绕国家交通建设重大战略需求,针对制约我国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养的关键科技问题,开展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建设、养护、管理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科普基地以科技引领重大工程为主题,突出我国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特色,高度开放,注重对外交流、积极强化网络功能,加强科普宣传。实验室还利用良好的平台资源及学科优势,以“雏鹰计划”“公众开放日”“科技夏令营”“科技竞赛”“科普知识竞赛”“学术讲座”等方式,积极策划组织,面向全社会开展科学普及活动。  

关闭